學生發展
2025年5月14日

和而不「童」——服務學習先導計劃2025

「好動」、「難以控制」、「不能專注」…

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背負著社會不同的標籤,對他們而言,怎樣的教育模式才算合適?

帶著不同的學習步伐,傳統的課堂模式或許會為SEN學童添上壓力。除了課本知識,SEN學童也會從不同活動訓練執行力及情緒管理等。今年暑假,書院再次舉行「服務學習先導計劃」。除了讓書院同學了解SEN學童,本計劃更希望幫助學童從體驗式學習,更有效融入學習群體。24位書院同學於5月中旬至6月下旬到訪本地社區中心籌備新興運動活動,與SEN學童互動。

本計劃特別安排導師於服務前講解各種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類別、普遍行為模式及他們遇到的挑戰。另外,新興運動教練也講解了不同新興的運動,讓同學接觸新興運動不同的模式及玩法。對比傳統運動項目,新興運動在技巧及場地上門檻較低,加上創新多變的模式,更適合及吸引學童參與。新興運動也能協助發掘學童其運動的喜好。例如,喜歡目標性運動的學童較偏好布袋球或芬蘭木棋,而喜歡競技性運動的較偏好躲避盤。通過「強項為本」的介入模式,幫助學童建立自信心,將在運動中獲得的認同感擴展至個人成長及生活。

籌備服務時,同學需要思考活動的學習目標。除了設計活動流程,同學也學習帶領小組活動的細節和技巧。例如:召集及讓學童專注的方法、如何準確地表達指示,以及鼓勵參與的方式等等。

「稱讚」比「禮物」更珍貴

籌備過程中,同學也反思到「禮物」於活動中的意義。每節活動完結時,書院同學也準備了零食或貼紙作禮物。禮物雖然能帶來快樂,但它的效果往往是短暫的。對比之下,學童似乎更享受過程中獲得正面的回饋,與群體的互動。原來如何肯定他人,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肯定他人需要清晰表達別人值得欣賞的地方,配合真誠的讚賞,才令學童更願意繼續努力和接受挑戰。即使學習的步伐有別於其他同學,我們仍然希望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能夠融入學習環境,得到正面的回饋和肯定,與其他同學和而不同。

同學與計劃導師、中心職員合照。

根據聯合國所訂立永續發展目標當中提及的「確保共融、平等的優質教育」,書院期望通過新興運動,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營造包容的學習環境,消除大眾對他們的歧視和偏見,建立及改善共融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