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動向
2022年7月31日

十年任期屆滿 勉勵「明天會更好」——專訪聯合書院院長余濟美教授

校園記者/黃幗芙(新聞及傳播學四年級)

聯合書院院長余濟美教授十年任期屆滿,將於今年8月1日卸下院長一職。從 2012 年首次推行「三三四」學制,到新冠肺炎疫情,余教授在聯合書院的光景可說是充滿挑戰。疫境之時,他依舊以活潑而友善的笑容展露於同學面前,總給人一種開朗、積極的感覺。

對於聯合師生,余教授以「人傑地靈」來形容,「何解?因為這是事實。」打開電話相簿,他展示一幅與高錕教授出席聯合書院畢業典禮後的合照,攝於2010年,即高錕教授獲頒諾貝爾物理學奬翌年。余教授說,高錕教授出席典禮是書院的光榮。除了大師級人物,余教授同樣為聯合學生自豪,他提及2016年度「羅德學人」戴漪晨同學,憶述她曾在入學典禮中向他表示對學業成績的擔憂,惟他鼓勵她把目標訂高,並贈言「 Dream big, think far」。最終,戴同學於畢業年在各大專院校精英中脫穎而出,奪得享負盛名的「羅德獎學金」,翌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課程。

院長與高錕教授,攝於2010年書院畢業典禮。

院長與2016羅德學人戴漪晨同學,攝於2016年。

落實第五座宿舍建設  鼓勵跨學科研究

要數余教授任內最長久的項目,非興建書院第五座宿舍莫屬。從落實到動工,整項建設橫跨了他整個任期,預計新宿舍將於2025年落成,供二百五十個宿位。他指,建設是書院團隊經過長時間努力的成果,由籌募資金、諮詢,到設計等過程都需要周全的考慮。通過改善通風系統、增加採光度等,他希望可以從新宿舍中帶出環保概念和書院文化。

余教授認為,任內最困難的工作是改變同學既有觀念,例如往往專注主科而忽略興趣發展,需要鼓勵他們修讀副修課程,而職員也應多加涉獵其他學科,多元發展。他表示會推薦不同學科的師生互相協作,揉合各科的知識,有助申請研究經費及將其研究應用於更多範疇上。他提及聯合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的研究獲獎,以研發微型機械人和醫學院的合作,應用於微創治療上,可見鼓勵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他坦言,這些觀念需要直接與同學溝通,而研究成果也需時,「希望播下種子,將來可以發芽。」

網球場上的點滴 與師生「打」成一片

這十年間的周末,聯合書院網球場都不缺余教授的身影。說到球類活動,余教授總是喜形於色,也很有自信,笑言打贏自己的學生應有能力入校隊。逢星期六早上,余教授都會花近兩小時打網球,即使下著微雨或疫情期間需佩戴口罩,他都不失興致。在網球場上,不論是已畢業或交流的學生,還是聯合教職員,余教授都來者不拒,接受挑戰,連高錕教授也曾與他在球場上較量,可見這裏盛載著不少他與師生的回憶。

喜歡與學生互動、同為聽歌愛好者的余教授,也留意每年書院院慶活動的表演嘉賓,大部分是本地流行歌手,這是其中一個最令學生期待、眼前一亮的項目。他說,通過同學們介紹,豐富他聽歌的闊度,連愛爾蘭創作歌手 Damien Rice 也是其中一位通過學生認識的歌手。相比起剛上任的年期,他覺得同學增加了對創新的認識,也更主動向他提出意見。有時候,學生會向他提出一些較大膽的想法,「例如提出在宿舍男女同住,那位學生用建立家庭的角度解釋,十分有趣,惟考慮到社會準則和家長期望,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但他們的看法仍可作討論。」

疫情反覆,近兩年新生都在家上網課,連迎新活動也通過網上舉行。余教授認為,即使疫情下可以做的東西有限,但仍可作出新的嘗試,例如書院於今學年初的迎新周安排雪糕車派雪糕,大受同學歡迎,吸引不少同學排隊和拍照。在面授課堂暫停的日子,不少書院活動例如短莊、Dem Beat等也隨之而消失,或許導致書院傳統出現「斷層」的情況,余教授卻對此表示樂觀,「有些傳統既然斷了,可否改用新的形式,我相信『搞手』會自己討論,但覺得我們的傳統至今還保存得不錯。」他希望同學可在宿舍正常開放的日子,爭取時間回校,與同學、教職員聯繫,認識校園。

聯繫校友  打造聯合「家」的感覺

平常周末,總有不少校友扶老攜幼,在書院草地上野餐、踏單車,可見聯合校園美麗而幽靜的魅力,令人心曠神怡。余教授曾提及,希望書院的環境像「溫暖的家」,讓師生在繁忙工作間減輕壓力。他認為,這個「家」的概念很重要,感覺師生都很喜歡這個地方。他指,近幾年中文大學招聘新任學院院長,大部分都加入聯合書院。其中一位更向他表示,出生之時已經與聯合書院結緣,因為其父母在華東師範大學任教,與組成聯合書院的光廈書院一脈相承,後來與其他書院合併成聯合書院,笑說「聯合是我家」。另外一些院長,在余教授帶領遊覽聯合書院的時候,都會被思源館吸引,「整翻個心太軟,佢個心都軟晒啦。」

書院作育英才,至今已有近二萬九千位校友。余教授認為,書院的校友網絡建立得相當完善,感激校友不論在校慶活動或捐獎學金上,都一呼百應,甚至在報章上看到同學遭遇不幸事件,都會主動聯絡書院幫忙,覺得這是他們一種「回饋」的方式。事隔多年,不少校友仍向他表達對聯合書院的感激,例如當年獲獎學金或對人生的啟發。除了本地校友網絡,余教授也曾到外地探訪聯合校友,並獲他們熱情款待,甚至誠意邀請他到家中居住。

結束院長任期後,余教授仍會在中大化學系做研究,完成手頭上的項目。他期望,未來會多加享受人生和「湊孫」,在美國和香港家人之間兩邊走,笑言「波就繼續打」。他寄語未來的聯合人要相信「明天會更好」,「近兩年經歷像『過山車』,但坐完過山車,可以坐下小火車,欣賞沿途風景,相信未來一定是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