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服務分享

張凱寧(醫學/二)

SEN兒童即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的兒童。提及SEN兒童,大家會有甚麼想法?是頑皮?讀書差?還是不受控?很多時SEN兒童會和這些負面的刻板印象掛鉤,然而,當我親身去服務他們時,卻對他們有不一樣的看法。

為了好好運用暑假的時間,又碰巧從學校寄給我們的電子郵件看到這個暑期義工實習機會,因此我去了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做了兩個月的義工,希望也能了解更多未來專業可能會面對的人事物。

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 (Watchdog Early Education Centre) 是在1983年成立的一間本地的註冊慈善團體,專為六歲以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全面的早期教育與治療服務。中心課程開設本港較少有的英文班,而我十分幸運地可以到監護者共三間中心服務。我在中心主要會參與到中心提供個人及小組特殊教育訓練、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及音樂治療等的課堂之中,協助老師和治療師進行不同環節的活動,例如在藝術與手工環節,我和另一名助手可以帶領或協助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手工,以訓練他們的手指活動技能;在香港中心而且天晴的話,我們也會和小朋友們到室外遊樂場玩捉迷藏。同時我也會協助教師/治療師準備培訓材料,例如 設計工作表、藝術和手工藝課程、準備玩具等和協助中心做一些行政工作,例如 輸入玩具和書籍的數據等。雖然和SEN小朋友相處需要大量精力,但是卻是愉快的經歷。

聖經中有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施比受更為有福。」而我在服務中獲得的「福」除了是可以與SEN小朋友親身接觸外,更是有許多學習和反思。

首先,我學習到如何與SEN 小朋友相處及他們的特徵。老師和治療師會在教導小朋友的同時告訴我SEN 小朋友的特徵,例如在藝術與手工環節,老師會提醒我們哪些發展遲緩的孩子手部肌肉較弱,讓我們去特別幫助這些孩子使用剪刀等工具,確保他們的安全;又或告訴我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可以通過遊戲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及學習社交技巧。在設計教材過程中,我也更了解SEN孩子的特點︰例如,有部份孩子無法理解複雜句子和要求,我便需要設計更清晰、直白的說明和標題。即使去做一些其他行政工作,例如整理玩具和書籍,都可以令我對SEN小朋友了解更深,因為我可以知道什麼樣的書籍和玩具適合SEN孩子以輔助他們學習,例如物理治療師曾告訴我一種類似噴霧的玩具可以刺激小朋友的觸覺、令他們感官上先「熱身」再去投入課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令小朋友在學堂中得益更多。

此外,通過和社工、SEN老師及治療師交談,我可以學習慈善機構如何運作,以及不同持份者在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方面的角色,以及更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香港可以獲得哪些支持,以及如果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老師和治療師會做哪些評估。

而在二百多小時的志願服務中,我與有不同教育需求的孩子進行了面對面的互動,看到他們的進步固然非常令人鼓舞,他們也使我有很多反思。例如,我遇到一個孩子,他的社交和溝通能力不是很好,但邏輯思維很敏捷,懂得砌不同的機關;這令我明白到即使小朋友有特殊教育需要,也不代表他們不聰明或學習能力不如其他孩子。他們可能在許多其他方面都有潛力,甚至有超出同齡小朋友的能力。

另外,剛開始到Watchdog服務時,我會很留意小朋友有甚麼行為、特徵,和留意自己應該如何去改善他們的情況,然而逐漸地,透過與他們建立關係,我學懂了不應將SEN小朋友定型於「有特殊學習需要」,而是將他們視為小朋友,整個人去交流、和他們玩耍、建立關係,而非將病症放在他們作為小朋友的身份之先。相信,這也是對我未來會去醫治病人時的提醒。

最後,我也了解到當社會對SEN孩子的接受度不高時,孩子的父母或照顧者的無奈和辛酸。例如有一次在中心範圍外活動,旁人見到小朋友在我們眼裏「不聽話」、奇怪的行為,露出頗為嫌棄的樣子,和小聲地投訴。SEN小朋友與其他小朋友外表相若,其他人自然會以較高標準去要求他們,亦無可厚非;然而,

很多時SEN小朋友並非故意做出這些行為,乃是病症使然,卻面臨社會不同的人可能對他們的異樣眼光,甚至令家長有壓力而不願接受小朋友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而不配合治療,會造成治療上許多未解決的困難。而當我有親身經歷這種情景,我學習到避免以外表判斷他人,要更多的去尊重及包容,也促使了我以後更加關注SEN兒童相關服務。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做義工是不划算的,然而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東西於現在和未來都將會受用。希望我的分享能改變你們對SEN小朋友的固有印象及鼓勵你們多參與社會服務!